在潍柴动力新一代智能工厂的调试现场,年轻的现场工程师王龙飞正熟练地通过数据平台诊断设备隐性故障,并迅速提出优化方案,有力保障产线的高效运转。“借助学校的场景化教学,我们早已在潍柴的真实场景系统演练过数据采集与故障排查流程。”王龙飞介绍说,这种高强度的实战化训练,使他在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期间就对复杂工业系统建立了整体认知,上岗后基本实现了“无缝对接”。
调研显示,在山东潍坊装备制造、农业和商贸物流等产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的进程中,数智技术融合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为此,山东信息职院与潍柴、雷沃等链主企业深度协同,践行“融技·融产·融心”人才培养理念,创新构建“场景浸润、项目贯穿、能力进阶”场景化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课随产变、师从企来、能伴岗升”课改理念,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系统培养学生数据驱动力、场景迁移力等核心能力,为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持续动能。
“三融”理念服务产业高端化人才新需求
当前,数智人才的培养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专业定位侧重通用IT技术,缺乏针对装备制造特定场景的专门化培养;二是实践教学与工艺应用脱节,学生具有程序设计等技能,却不太会应用于具体工业场景;三是实践平台建设滞后,缺少与智能产线软件开发等真实制造环境的对接。为解决数智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高端化人才新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学校立足区域产业高端化发展需求,聚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场景,系统梳理产业转型所需的数字技能、产业技能及综合技能,提出并践行“融技·融产·融心”人才培养理念,通过“融技”强化数字技术与产业技术的融合能力锻造,“融产”实现产业技术应用场景与教学项目的深度耦合,“融心”将鲁班精神、现代企业文化等融入技能培养全程,培养“精数字技术、懂制造工艺、会精益管理、善团队协作、能应用创新”的数智化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场景化育人实现专业人才全生命周期精准培育
当前,校企评价尚存在“双轨制”现象:学校侧重理论考试与通用技能认证,而企业更看重工程实践与问题解决能力,导致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较难获得企业认可。为解决产教融合中办学主体活力不足、育人主体不聚力的问题,学校构建了“三跨融合、场景浸润、能力进阶”场景式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高端化发展需求,通过构建逻辑递进的跨企业协作、跨产业链迁移、跨产业融合三类真实产业场景,将其动态转化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复杂度递增的教学项目,并以工学交替为基本运行方式,在技术应用、行业应用、创新思维、职业发展等能力进阶主线的引导下,学生在虚实结合的学习场景与真实产业实践场景之间循环往复,最终达成“硬技能、懂业务、能优化、可持续”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引入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依托动态数据采集平台,推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智能化评价进程,并实施“五环融合”育人机制。其中,“岗位环”对接产业链岗位需求,通过“认知—学习—实践—应用”四阶递进培育岗位胜任力;“科教协同环”聚焦产教融合项目,构建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的共生机制,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发展环”打造山信大讲堂等“四位一体”成长平台,拓宽职业成长路径,赋能终身学习能力;“情景环”以企业文化浸润实现多维场景融合,助力工匠精神培育突破职业发展瓶颈;“教学环”则贯穿六个学期,形成螺旋上升的能力进阶通道。五环系统通过“需求对接—能力培养—技术创新—素养塑造—持续发展”的融通机制,实现了专业人才全生命周期的精准培育。
“大课程”助力复合型人才个性化培养
为解决课程模块割裂、教学内容与真实产业应用场景脱节的问题,学校跨界融合,创新构建了“双模块重构、跨专业共享”的“大课程”开发模式,突破了传统课程服务于单一专业或专业大类的局限,打造“双线融合、场景贯穿、模块共享”的专业核心课程:首先,组建跨领域课程开发共同体。由技能大师领衔,会聚来自潍柴等链主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与校内不同专业的骨干教师,形成动态聚合的“大课程”开发团队,确保课程内容源头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其次,基于真实场景进行模块化重构。团队深入分析智能产线数据采集等链主企业典型岗位任务,将其精准转化为“数字技术”与“操作技术”两大核心课程模块,实现课程内容的“双模块重构”。例如,围绕一个智能改造项目,可拆解出侧重于数据接口开发的“数字技术模块”和侧重于设备机械调试的“操作技术模块”。再次,实现跨专业灵活拼装与共享。重构后的“大课程”如同一个丰富的模块化课程资源库,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不同专业可根据自身培养定位,像拼装乐高积木一样,灵活选取所需的数字技术或操作技术模块,快速组合成符合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未被选为核心内容的模块则作为拓展资源开放,支持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进阶学习,真正实现“一课多专、按需共享”,有效破解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专业“脱实向虚”与自动化类专业“数字弱项”的痛点,实现了复合型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作者单位: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BETVLCTOR伟德在线》2025年10月14日 第06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伟德网站官方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mingguag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